11月3日,北京媒体人杨天婴在社交媒体上,对北京足球的现状发表了分析与建议。他指出,目前除北京国安外,北京地区还存在一些中乙等低级别球队,但它们的生存状况普遍艰难。
杨天婴提到,尽管有人呼吁支持本地其他球队,球场也免费开放,部分球迷偶尔前往观赛,但这些球队的发展轨迹往往相似:先通过媒体和网红宣传,吸引一些穿国安球衣的球迷免费入场,之后便渐渐无声无息。他认为,像波导战斗机、贵州人和等球队难以生存尚可理解,但连北京本地球队也难以为继,其实并不意外。国安作为大品牌,同样面临经营压力,新兴球队的生存空间自然更加有限。
对此,杨天婴提出关键建议:这些球队不应轻信外界“几年冲甲冲超”的盲目承诺,而应脚踏实地,走社区化发展道路。他建议球队扎根一个地区,深入社区,通过青训培养、组织社区比赛、吸纳本地青少年等方式,逐步建立稳定的盈利模式。球队应先确保生存,再考虑长远目标,给自己二十年时间稳步成长,而不是急于求成。
总之,北京足球的多元发展,需要更多球队从社区起步,夯实基础,实现可持续运营。